碳是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質是中學化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1)碳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其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最外層電子數(shù)關系密切.
(2)如圖1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AB(填標號).
A.碳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
B.碳原子核內質子數(shù)為6
C.碳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D.碳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2.01g
(3)甲、乙、丙都是常見含有碳元素的物質,它們之間有如圖2所示的轉化關系(部分物質和反應條件已略去),其中甲和丙都可以作燃料,乙和丙中所含的元素種類相同,乙能引起“溫室效應”,則乙的化學式為CO2CO2,甲轉化為丙的途徑有多種,寫出通過化合反應的方式,甲轉化為丙的化學方程式為2C+O2 不完全燃燒 2CO2C+O2 不完全燃燒 2CO,從微觀的角度解釋乙、丙性質有差異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不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不同.
(4)實驗室用圖3裝置來制取二氧化碳,檢查該裝置的氣密性的方法是:將該裝置中導氣管中的橡膠管用彈簧夾夾住,往長頸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漏斗頸的下端管口,若能觀察到長頸漏斗和試管中出現(xiàn)液面差長頸漏斗和試管中出現(xiàn)液面差現(xiàn)象,即可證明裝置不漏氣,實驗室確定氣體發(fā)生裝置時應考慮的因素是反應物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反應物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
(5)稱取12.5g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雜質不參加反應)放入燒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完全反應結束后放出4.4g氣體,試計算石灰石中雜質的質量分數(shù).
不完全燃燒
不完全燃燒
【考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物質的鑒別、推斷;利用分子與原子的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核外電子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原子結構示意圖;原子結構示意圖與元素位置之間的相互推斷;碳及其化合物間相互轉化.
【答案】最外層電子數(shù);AB;CO2;2C+O2 2CO;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不同;長頸漏斗和試管中出現(xiàn)液面差;反應物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
不完全燃燒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26引用:11難度:0.3
相似題
-
1.為測定某碳素鋼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shù),現(xiàn)取一定質量的樣品粉末于質量為52.2g的燒杯中,然后緩慢加入一定質量的稀硫酸,當加稀硫酸質量為85g時,反應恰好完全(雜質不反應且產生的氣體全部逸出),反應過程中的質量關系如圖.完成下列問題:
(1)該實驗取用的樣品質量為
(2)計算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shù)(寫出解題過程).發(fā)布:2025/1/9 8:0:2組卷:139引用:39難度:0.1 -
2.為測定某碳素鋼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shù),現(xiàn)取一定質量的樣品粉末于質量為51.8克的燒杯中,然后逐步加入一定質量分數(shù)的稀硫酸,當加入92.5g稀硫酸時恰好完全反應,加入稀硫酸的質量與燒杯及燒杯內物質的總質量的關系如圖。
(1)該實驗取用的樣品質量為
(2)反應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3)反應結束后,小明不慎向燒杯中多加了10g稀硫酸,若在圖中補繪此過程中稀硫酸的質量與燒杯及燒杯內物質的總質量的關系圖,所得線段的終點位于線段AB延長線的發(fā)布:2025/1/9 8:0:2組卷:4引用:1難度:0.3 -
3.為測定某碳素鋼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shù),現(xiàn)取一定質量的樣品粉末于質量為51.8克的燒杯中,然后逐步加入一定質量分數(shù)的稀硫酸,當加入211.8g稀硫酸時恰好完全反應,加入稀硫酸的質量與燒杯及燒杯內物質的總質量的關系如圖。
(1)該實驗取用的樣品質量為
(2)求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shù);反應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3)反應結束后,小明不慎向燒杯中多加了20g稀硫酸,若在圖中補繪此過程中稀硫酸的質量與燒杯及燒杯內物質的總質量的關系圖,所得線段的終點位于線段AB延長線的發(fā)布:2025/1/9 8:0:2組卷:8引用:1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