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師在課堂上做了一個小魔術:吹氣生火.只見老師通過一根細長的玻璃管,對著蒸發(fā)皿中的一團棉花吹氣,不一會,棉花就燃燒起來.同學們覺得很好奇:通常情況下,嘴中呼出的氣體是不會使棉花燃燒的.為什么老師對著棉花吹氣就能使其燃燒?

同學們已經知道:可燃物的燃燒需要兩個條件①溫度達到著火點溫度達到著火點②與氧氣接觸與氧氣接觸;
小娟同學課下詢問老師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口中吹出的氣體中含有一定量的CO2,棉花(實為脫脂棉)中包裹著黃色過氧化鈉(Na2O2),CO2與Na2O2反應生成白色的Na2CO3和氧氣,同時放出大量的熱,最終使棉花燃燒起來.請幫助小娟同學完成下列問題:
(1)寫出Na2O2與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CO2+2Na2O2═2Na2CO3+O22CO2+2Na2O2═2Na2CO3+O2.
(2)小娟同學通過查閱資料得知:
①Na2O2不僅能與CO2反應也能夠與H2O反應.
②堿石灰中的成分既能吸收水蒸氣,又能吸收二氧化碳.
她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來驗證Na2O2與CO2反應生成了O2,并測定某過氧化鈉樣品中Na2O2的質量分數(shù)(雜志不參加反應).
實驗步驟如下:①連接裝置并檢查氣密性;
②向A-C裝置中加入相應的藥品,其中B裝置內加入過氧化拿樣品的質量為9.0g;
③緩慢通入CO2,充分反應后,稱得B裝置中固體藥品的質量為11.8g.
回答下列問題:
a.檢驗D裝置中收集到的氣體是氧氣的操作是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瓶內,如木條復燃,證明D中收集的是氧氣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瓶內,如木條復燃,證明D中收集的是氧氣.
b.A裝置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氣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氣.裝置A中干燥及能否使用堿石灰?不能不能(填“能”或“不能”),原因是堿石灰中的成分既能吸收水蒸氣,又能吸收二氧化碳堿石灰中的成分既能吸收水蒸氣,又能吸收二氧化碳
c.裝置c的作用是吸收過量的二氧化碳吸收過量的二氧化碳
d.實驗測得該過氧化鈉樣品中Na2O2的質量分數(shù)為86.7%86.7%.(精確到0.1%)
【考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答案】溫度達到著火點;與氧氣接觸;2CO2+2Na2O2═2Na2CO3+O2;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瓶內,如木條復燃,證明D中收集的是氧氣;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氣;不能;堿石灰中的成分既能吸收水蒸氣,又能吸收二氧化碳;吸收過量的二氧化碳;86.7%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419引用:3難度:0.1
相似題
-
1.鈉是一種非常活潑的金屬,它可以和冷水直接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化學式:NaOH)和氫氣,但是它與煤油不會發(fā)生反應.把一小塊銀白色的金屬鈉投入盛有蒸餾水的燒杯中(如圖所示).可以看到鈉塊浮在水面上,與水發(fā)生劇烈反應,反應放出的熱量使鈉熔成小球,甚至會使鈉和生成的氫氣都發(fā)生燃燒.寫出鈉和水反應的方程式為
發(fā)布:2025/1/15 8:0:2組卷:22引用:2難度:0.7 -
2.食醋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種調味品,其主要成分為醋酸,生活中常用食醋除去燒水壺中的水垢(主要成分為Mg(OH)2和CaCO3),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H3COOH+Mg(OH)2=(CH3COO)2Mg+2H2O,
發(fā)布:2024/12/25 17:0:2組卷:61引用:3難度:0.5 -
3.化學給人以知識,化學史給人以智慧。
(1)修建高鐵過程中常用黑火藥(含KNO3、S、C)進行工程爆破,黑火藥爆炸時產生濃煙,推測該濃煙中含有K2S,從元素守恒角度說明理由
(2)2023年4月,考古學家在兵馬俑彩繪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絕美“中國紫”。其原料有石英(二氧化硅)、石綠【主要成分為Cu2(OH)2CO3】、硫酸銀和一氧化鉛等。標出Cu2(OH)2CO3中銅元素的化合價
(3)《漢書?食貨志》對釀酒有這樣的記載“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從“粗米”到“得酒”發(fā)生了
(4)我國古代常用“火折子”保存火種,《天工開物》中有關“火折子”的記載:“以白薯蔓浸水……,輔以硝五錢、硫磺二兩、松香四錢……,裝入竹筒,吹氣復燃”。在燃燒時會聞到刺激性氣味,請用化學方程式解釋其現(xiàn)象發(fā)布:2025/1/16 8:0:1組卷:28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