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同學發(fā)現自己在商場照鏡子時,距離平面鏡越遠,感覺自己的像越小,與課本“平面鏡成像特點”不相符。于是,興趣小組打算深入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他們選取兩支相同的蠟燭A和B、一塊玻璃板、玻璃板支架、一張B4大白紙、一個光屏等實驗器材,并設計了如圖所示方案:
(1)小軒研究了小宇的實驗方案和器材,仔細一想,發(fā)現還需要火柴和一個重要的測量工具 刻度尺刻度尺;
(2)在進行實驗器材準備時,小宇沒有選擇成像更清晰的平面鏡,而是選用透明的薄玻璃板,這是為了 便于確定像的位置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3)經過反復論證確定方案后,他們選取了一個 較暗較暗(選填“明亮”或“較暗”)的環(huán)境,按照設計方案圖組裝器材,分三個小組同時探究。在使用蠟燭B尋找燭焰A像的位置時,眼睛應該在蠟燭 AA(選填“A”或“B”)這一側觀察;
(4)確定了像的位置后,小宇移走蠟燭B,將光屏放在B的原位置,眼睛直接觀察光屏。在光屏上 不能不能(選填“能”或“不能”)找到蠟燭A燭焰的像。
【答案】刻度尺;便于確定像的位置;較暗;A;不能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23引用:1難度:0.4
相似題
-
1.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小柯將一塊厚度為0.5cm的玻璃板(P和Q兩個平面都是可以作為平面鏡使用,如圖甲所示)豎直架在水平臺板上面,再取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蠟燭B,分別豎直置于玻璃板兩側,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進行實驗。
物距u/cm 5.0 6.0 7.0 8.0 像距v/cm 4.5 5.5 6.5 7.5
(2)探究蠟燭A的像是實像還是虛像,寫出實驗操作 。
(3)小柯按照圖甲中的測量方法,改變蠟燭A的位置,認真測量并記錄了一些數據: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結論。你認為他的測量錯誤的是 (選填“物距u”或“像距v”),根據數據推算玻璃板的厚度為 cm。小柯吸取了經驗教訓,重新選擇了一塊 (選填“薄”或“厚”)的玻璃板進行了實驗。
(4)在探究像與物大小關系時,小柯用一個跟A蠟燭完全相同的B蠟燭,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使其跟A蠟燭的像重合,此時B蠟燭 (選填“替代蠟燭A”或“替代蠟燭A的像”,下同);在探究像與物到鏡面的關系時,測量B蠟燭到鏡面的距離,此時B蠟燭 。
(5)小柯用圖甲中的器材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時,發(fā)現不便得到像和物左右之間的關系。為解決這一問題,應選用圖乙中的 (選填字母)棋子進行實驗。發(fā)布:2024/10/11 15:0:1組卷:212引用:1難度:0.5 -
2.小明用如圖甲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最好在較 (選填“亮”、“暗”)的環(huán)境下進行該實驗,便于觀察蠟燭A的像。
(2)本實驗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因為玻璃板具有透光性便于 。
(3)小明將蠟燭A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4)如圖乙所示,一枚硬幣放在豎直的平面鏡前,硬幣的像在a處;將平面鏡平移至如圖丙所示的位置時,硬幣的成像情況是 。
A.硬幣成像在a處
B.硬幣成像在b處
C.硬幣成像在c處
D.硬幣無法通過平面鏡成像
(5)如圖丁所示,表演“澆不滅的蠟燭”的魔術時,杯中的“蠟燭”是實際蠟燭通過玻璃板形成的 (選填“正”或“倒”)立的 (選填“虛”或“實”)像。
(6)小明想確定家中穿衣鏡成像的反射面,他將筆尖緊貼鏡面A,如圖戊所示,發(fā)現筆尖的像與筆尖之間有一段距離,說明 (填“A”或“B”)是反射面。發(fā)布:2024/10/13 1:0:1組卷:210引用:4難度:0.5 -
3.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實驗時采用 作為平面鏡,主要目的為了 ,并將其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為了使像看起來更清晰,最好在 (選填“較亮”或“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實驗。為確定像的虛實,需在 的蠟燭位置放一個光屏(選填“點燃”或“未點燃”),并在圖中的 位置觀察光屏上是否有像(“A”或“B”)。
發(fā)布:2024/10/17 4:0:1組卷:58引用:4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