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更多>>
![]() |
一課一練
基礎(chǔ)鞏固
教材同步
瀏覽次數(shù):57
更新:2025年02月24日
|
![]() |
中考模擬
分類匯編
專項突破
瀏覽次數(shù):1078
更新:2025年02月21日
|
241.下列加點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2/11 7:0:2組卷:1723引用:8難度:0.9242.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乙】 魯公治國,欲鑿池,父曰:“無地置土?!惫熘??;蛟唬骸巴量蓧旧健!惫浦?。妻曰:“不畏小兒女顛躓①耶?”公復(fù)止?;蛟唬骸爸酵ㄖO(shè)欄護之又何憂焉?”公從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園成必添仆婦,下房不足,甚可慮也?!惫q夷②不能決,事又寢③。
【注】①顛躓:被東西絆倒。②猶夷:遲疑不決的樣子。③寢:停止。
(1)請用“/”為下面句子斷句(標(biāo)兩處)。
筑 徑 通 之 設(shè) 欄 護 之 又 何 憂 焉?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懼其不已也 其真無馬邪 B.汝心之固 公善之 C.以殘年余力 靜以修身 D.而山不加增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①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②下房不足,甚可慮也。
(4)結(jié)合【甲】【乙】兩文具體內(nèi)容,談?wù)勀惬@得的啟示。發(fā)布:2024/12/11 6:30:1組卷:54引用:3難度:0.8243.閱讀甲文和乙文,完成各題。
(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
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fā),尤為奇觀。湖上由斷橋至蘇公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歌吹為風(fēng),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艷冶極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shè)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記(其二)》注:午、未、申:古人的計時法,大概是現(xiàn)代的上午十一點至下午的五點。夕舂:夕陽。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月色入戶(
②欣然起行(
③遂至承天寺(
④如吾兩人者耳(
⑤為寒所勒(
⑥其實湖光染翠之工(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②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世道哉!
(3)這兩段文字都在“賞景”,分別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分析。發(fā)布:2024/12/11 5:30:2組卷:334引用:2難度:0.9244.名著閱讀。
班級舉行讀《紅星照耀中國》一書的交流會,請你幫助完成表格的內(nèi)容。【辨人物】“他個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結(jié)實,盡管胡子又長又黑,外表上仍不脫孩子氣,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熱情?!薄八敝傅氖洽?!--BA--> 【憶歷史】紅軍長征路上歷盡千辛萬苦,作者認(rèn)為長征是“驚心動魄的史詩”,《七律?長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就描寫了兩次戰(zhàn)役,一次是②“ 【講故事】作者在書中說:“我從未見過任何中國青少年有這樣一種人格尊嚴(yán),我發(fā)現(xiàn)在這些紅紅臉蛋、歡樂愉快、精神飽滿、忠誠不渝的‘紅小鬼’身上,洋溢著一種令人驚奇的蓬勃精神,讓人看到希望?!闭堄脮幸粋€關(guān)于“紅小鬼”的故事來印證這句話。③ 發(fā)布:2024/12/11 4:30:1組卷:441引用:9難度:0.6245.依據(jù)下面材料,概述中國通訊方式的發(fā)展?fàn)顩r。(不少于100字)
【材料一】
鄉(xiāng)書何處達(dá)?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逢入京使》
【材料二】時間 通訊方式 使用情況 20世紀(jì)初 無線電臺、電報 普通百姓極少使用 1949年 電話 全國普及率0.05% 2003年末至今 固定電話、移動電話 使用量世界第一
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互聯(lián)網(wǎng)?;ヂ?lián)網(wǎng)大大提高了通訊水平,也改變著人們的生產(chǎn)、學(xué)習(xí)、娛樂方式,與日常生活的關(guān)系日益密切。如今,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開始進入5G時代。5G網(wǎng)絡(luò)將帶來高速率、低延時、可靠安全的增強型網(wǎng)絡(luò)服務(wù)。發(fā)布:2024/12/10 23:30:2組卷:170引用:10難度:0.8246.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與朱元思書
吳均 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乙】與施從事①書
吳均 故鄣②縣東三十五里,有青山,絕壁干天,孤峰入漢③;綠嶂百重,青崖萬轉(zhuǎn)。歸飛之鳥,千翼競來;企水④之猿,百臂相接。秋露為霜,春羅⑤被徑。風(fēng)雨如晦,雞鳴不已。信足蕩累頤物⑥,悟衷散賞⑦。
注:①施從事:不詳。從事,宋以前對幕僚的稱呼。②故彰:古縣名,在今浙江安吉縣西北。③漢:指銀河。④企水:口渴思飲。⑤羅:一種地衣類植物。⑥蕩累:消除憂慮。頤物:留連物態(tài)以怡養(yǎng)性情。⑦悟衷:開擴心胸。散賞:散心,欣賞。
(1)解釋下面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①猛浪若奔 奔 ②互相軒邈 軒
①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②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3)甲文中作者是如何有層次地描繪“異水”的?
(4)從感官系統(tǒng)上看,兩文主要從發(fā)布:2024/12/10 23:0:1組卷:253引用:4難度:0.7247.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問題。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下列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勞其筋骨 無案牘之勞形 B.行拂亂其所為 入則無法家拂士 C.曾益其所不能 曾不能損魁夫之丘 D.管夷吾舉于士 入則無法家拂士 A.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告之于帝 B.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其如土石何 C.發(fā)于聲,而后喻 委而去之 D.膠鬲舉于魚鹽之中 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A.開篇列舉古代圣賢起于微賤的事例,意在闡述人要成大器,擔(dān)負(fù)重任,必須經(jīng)受磨練。
B.第②段從正反兩方面論述經(jīng)受磨煉的好處,從正面講磨煉激發(fā)人的斗志,從反面揭示國家滅亡的原因。
C.本文最后提出了文中章的中心論點,告誡人們要有憂患意識,不可沉迷于安逸享樂。
D.本文論證嚴(yán)密,通篇設(shè)喻說理,采用層層推理的方法論證了中心論點。
(4)把文言文中的畫線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發(fā)布:2024/12/10 21:30:1組卷:31引用:2難度:0.5248.閱讀《愚公移山》,完成問題。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甲】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乙】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A.聚室而謀 不謀而合 圖謀不軌 與虎謀皮 B.雜然相許 以身許國 封官許愿 只許州官放火 C.跳往助之 拔苗助長 愛莫能助 拔刀相助 D.汝心之固 固執(zhí)已見 頑固不化 固若金湯
【甲】且焉置土石?
翻譯:況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呢?
理解:愚公的妻子提出疑問,要移走太行王屋二山,無處放置土石,這只是困難之中較小的一個,所以她反對愚公移山的決定。
【乙】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譯: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
理解:愚公以“子孫無窮而山不會增高”來回?fù)糁芹诺馁|(zhì)疑,表現(xiàn)出愚公移山態(tài)度的不可動搖。
(3)“愚公精神”指為正義事業(yè),不懼困難、堅韌頑強的大無畏精神,閱讀下面兩則材料,簡要說明“愚公精神”在項羽和蘇武身上是如何體現(xiàn)的。
材料一
(秦朝末年,大將章邯率四十萬秦軍,包圍鉅鹿)項羽乃悉引①兵渡河,救鉅鹿。皆沉②船,破釜甑③,燒廬舍,持④三日糧,以示⑤士卒必死,無一還心。與秦軍遇,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dāng)十,九戰(zhàn),絕⑥其甬道,大破之。
(取材于《史記?項羽本紀(jì)》)材料二
天漢元年,武持節(jié)⑦使匈奴,單于欲降③之。乃幽⑨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匈奴以為神。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⑩操持,節(jié)旄盡落(終不降)。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及還,須發(fā)盡白。
(取材于《漢書?蘇武傳》)
【注】①[引]率領(lǐng)。②[沉]鑿沉。③[釜甑(zèng)]炊具。④[持]攜帶。⑤[示]表示。⑥[絕]截斷。⑦[節(jié)]旄節(jié)。使臣所持信物。⑧[降]使……歸降。⑨[幽]幽禁。⑩[臥起]睡覺、起來,指時時刻刻。發(fā)布:2024/12/10 20:30:1組卷:136引用:4難度:0.5249.閱讀下面《背影》中的語段,完成下列各題。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彼囃饪戳丝?,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蔽铱茨沁呍屡_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p?nsh?n)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望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钡人谋秤盎烊雭韥硗娜死?,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1)請根據(jù)拼音,用楷體正確規(guī)范地寫出詞語。
(p?n sh?n)
(2)結(jié)合語境,說說“他用兩手攀著上面”一句中“攀”改成“抓”好不好,為什么?
(3)語段中畫線句“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樸實的語言表現(xiàn)了作者復(fù)雜的情感,請你以第一人稱口吻,寫出作者當(dāng)時的心理活動。發(fā)布:2024/12/10 19:0:2組卷:45引用:4難度:0.6250.電影《紅星照耀中國》的劇情也很精彩,編劇在編輯各集簡介時不小心打亂了順序,請根據(jù)你對原著的閱讀,對下面集數(shù)進行合理的排序。
①紅軍過草地,征途千辛萬苦
②西安事變前夕,張學(xué)良堅定抗日
③紅軍劇社成立,革命思想大傳播
④大渡河戰(zhàn)役,戰(zhàn)士以死相拼
正確的順序是發(fā)布:2024/12/10 19:0:2組卷:149引用:4難度: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