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更多>>
![]() |
熱點預(yù)測
中考復(fù)習(xí)
熱搜題專練
瀏覽次數(shù):187
更新:2025年02月20日
|
![]() |
熱點預(yù)測
中考復(fù)習(xí)
新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75
更新:2025年02月20日
|
288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詩句。
(1)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運用疊詞來感嘆人個體生命短暫,但是人類生命和江月一樣延綿不絕的句子是:“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13引用:1難度:0.92882.閱讀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題。
桃夭
《詩經(jīng)》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③,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注)①歸:出嫁。②蕡(fén):果實碩大的樣子。蓁(zhēn)蓁:茂盛的樣子。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
A.第一章以鮮艷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輕嬌媚。其中“桃之夭夭”,以豐富繽紛的象征意蘊開篇,撲面而來的嬌艷桃花,使詩歌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色彩感。“灼灼其華”,簡直可以說桃花已經(jīng)明艷到了極致,達到能刺目的程度了。
B.“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不僅巧妙地將“室家”變化為各種倒文和同義詞,而且反復(fù)用一“宜”字。一個“宜”字,揭示了新嫁娘與家人和睦相處的美好品德,也寫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給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鮮的血液,帶來和諧歡樂的氣氛。
C.第二章則是寫婚后的美好生活。桃花開后,自然結(jié)果。詩人說桃子結(jié)得又肥又大,象征著祝福新娘早生貴子,兒孫滿堂。
D.第三章以桃葉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興旺發(fā)達。以桃樹枝頭的碩果和桃樹枝葉的茂密來象征新娘嫁妝之多之盛,堪稱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頌詞。
E.全詩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興,繼以花、果、葉兼作比喻,極有層次:由花開到結(jié)果,再由果落到葉盛;所喻詩意也漸次變化,與桃花的生長相適應(yīng),自然渾成,融為一體。
(2)本詩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0引用:1難度:0.62883.閱讀《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選文,根據(jù)要求答題。
他想,按照毛主席的教導(dǎo),不管做什么工作,必須首先了解情況,進行調(diào)查研究,“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
“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這句話在焦裕祿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0引用:1難度:0.72884.這時天色漸漸地晚了,除了海和天,什么也看不出來。天上的風(fēng)刮得比先前大了些,他希望不久就能夠看到陸地。
“你累乏啦,老頭兒,”他說“里里外外都累乏啦?!闭埥Y(jié)合上下文賞析這兩段話。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0引用:1難度:0.6288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大衛(wèi)?科波菲爾(節(jié)選)
狄更斯 故事背景提要:大衛(wèi)離家后,十歲時進了謀得斯通—格林比公司,給他們當童工,住宿環(huán)境陰暗潮濕。大衛(wèi)在當鋪的工作中認識里米考伯夫婦,知道了米考伯太太也是個孤兒,但是米考伯夫婦隨時要去外地。大衛(wèi)不堪忍受屈辱地位,決計逃走,去姨奶奶家。
米考伯太太帶著孩子坐在車后面,我站在路上無言看他們時,她眼前一層薄霧消失了,她看出我實在只是多么小的一個人。我這么想,是因為她面帶一種從未有過的母親樣的表情向我招手,要我爬上車;她摟住我脖子,像吻自己兒子那樣吻了我一下。我剛下車,車就開了。他們揮舞著手帕,以至我看不見他們一家人。我又要去謀得斯通—格林比公司開始那令人厭倦的一天。
可我已不想再在那里過多少令人厭倦的日子了。不,我已經(jīng)決心要跑開,要用一切辦法去鄉(xiāng)下,去見我在這世上唯一的親屬,要把我的遭遇告訴我的姨奶奶——貝特西小姐。
自從那晚產(chǎn)生了念頭并失眠后,我就一次又一次、一百次地重溫我那可憐的母親講的我出生的故事,昔日聽她講這故事于我是件快活事,我已把它熟記在心了。在那故事里,我的姨奶奶以令人生畏的威風(fēng)登場;但她的舉止中有處小地方令我常?;匚叮沁@一小小特征給了我些鼓勵。我忘不了,母親認為姨奶奶摸她那頭漂亮的頭發(fā)時手并不粗暴。雖然那也許只是完全出自我母親的臆想,或許根本就沒那回事,但我用它構(gòu)成一小幅圖畫,畫出我記得那么清楚也愛得那么深切的女子,她的美打動得那可怕的姨奶奶也發(fā)了仁慈,這幅畫使整個故事變得溫柔了。很可能由于這幅圖畫已久久在我心中,才使我的決心逐漸形成。
我連貝特西小姐住哪兒也不知道,所以就給佩格蒂寫了封長信。不久就收到了佩格蒂的回信,和往常一樣充滿了忠誠和愛心。她隨信附上半幾尼(恐怕她花了不少氣力才克服重重困難,從巴吉斯的箱子里弄出這筆錢呢),并告訴我貝特西小姐住在多佛附近,不過她也不能肯定是就住在多佛當?shù)?,還是在海斯,沙門,或弗克斯通。我們工友中的一個人在我向他打聽這些地方時,竟說這些地方都在一起,我認為這于我的目的已夠了,決定那個周末就動身。
我是個誠實的小人兒,不愿離開謀得斯通—格林比公司而留下一個有污跡的印象,所以我認為我必須等到星期六晚上才能走;而且我剛來時預(yù)支了一星期薪水,所以我決定不在往日領(lǐng)工錢的時候去帳房。為了后一個特殊理由,我借了半幾尼,這樣我就不乏旅行所需費用了。于是,星期六天黑時,我們都在批發(fā)店里等著領(lǐng)工錢,我握住米克?沃克爾的手,請他在輪到他領(lǐng)錢時告訴奎寧先生我去把箱子搬往提普家了;然后我對粉白土豆道了最后一次再見,便跑走了。
我的箱子放在河對面的住處。在一張我們釘在桶上的地址卡上我寫上了:“大衛(wèi)少爺,留在多佛馬車票房,待領(lǐng)?!蔽野堰@卡邊放在口袋里,準備把箱子拿下來后拴到上面去。我一面朝住處走,一面四下張望,想找到一個幫我把箱子送到票房去的人。
一個腿很長的年輕人帶著一輛很小的空驢車,他站在黑弗萊爾路的尖塔附近。我走過時,眼光和他的相遇,他把我叫做“小痞子”,還希望我“認清他以后好作證”,無疑,這是說我瞪他了。我停下來向他解釋,說我并沒這么做,我不過是不能肯定他會不會愿意干一件活。
“哈(啥)活?”那長腿青年說。
“運一只箱子,”我答道。
“哈箱子?”那長腿青年說。
我告訴他是我的箱子,就在那邊街上,我要他把它運到多佛馬車票房,運費是六便士。
“六便士就幫你干呢!”那長腿青年說罷就上了車——不過是架在車輪上的一個大木托盤——驢子拖著那車咕隆隆跑了起來,那速度我要使勁跑才可以跟上。
這年輕人的態(tài)度帶著挑釁的意味,尤其他對我說話時嚼草的樣子讓我不喜歡;可價錢已講好,我就把他帶到我馬上要離開的房間,我們一起把箱子搬了下來?,F(xiàn)在,我不愿意把那卡片拴上去,因為我怕那房東家的什么人會對我的舉止起疑心而把我扣留下來;于是我對那青年說,請他到了最高法院監(jiān)獄的高墻外時就停一分鐘。我話音剛落他就趕車咕隆隆跑將起來,那架勢像是他、我的箱子、那車還有那驢都發(fā)了瘋一樣。我跟在他后面跑著,喊著,等到預(yù)定地方趕到他身邊時,我氣都透不過來了。
因為太興奮又太緊張,我在掏卡片時,把那半幾尼也從口袋里翻出來了。為了不弄丟它,我就第把它含到嘴里;雖說我的手抖得好厲害,但還是把那卡片如我心意地拴好了。就在這時,我覺得那長腿青年朝我下巴上重重拍了一記,就見那半幾尼從我嘴里飛到了他手上。
“什么!”那青年抓住我衣領(lǐng),兇狠狠地齜牙裂嘴道?!笆欠噶耸掳桑遣皇??想跑掉,是不是?去派出所去,你這個小壞蛋,去派出所去!”
“把錢還給我,行不行?”我萬分恐慌地說,“別管我的事?!?br />“去派出所去!”那青年人道,“你一定要去派出所證明這事!”
“把我的箱子和錢還給我,”我哭著叫道。
那青年仍然說:“去派出所去!”他還很粗暴地把我往那頭驢那兒逼,仿佛那畜生和警官有什么相似之處;后來他改變了主意,跳上車,坐到我的箱子上,嘟嘟念叨說要一直趕到派出所去,就比先前更加起勁地咕隆隆飛快地走遠了。
我盡一切力跟在后面追,可我沒力氣叫了,即使有那會兒我也沒膽量喊。我追了半英里路,其間至少有二十次,我?guī)缀醣卉嚹氲捷喿酉隆N視r而看不見他,時而看見他,時而看不見他,時而遭到鞭子抽打,時而被叫罵,時而陷到泥里,時而爬起來,時而撞到什么人懷里,時而撞到一根柱子上。后來,由于生怕這時或許半個倫敦城都在出動捉拿我,我只得又驚又氣地眼睜睜看著那青年帶著我的箱子和錢去他要去的地方去了;我就一面喘著氣,一面嗚咽著,但我并沒停下腳步,我朝格林威治走去,我知道那地方就在去多佛的大路上;我所帶著的從這世界上所得的并不比我出生時帶到這世界上的多什么(就在我出生那天晚上,我的出生給我姨奶奶帶來了那么多不快),走向我姨奶奶貝特西小姐的隱居之地。
(1)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米考伯太太“像吻自己兒子那樣吻了我一下”,以比喻的手法寫出了大衛(wèi)所感受到的久違的母親般的呵護,這也為大衛(wèi)后文的離開做了鋪墊。
B.選文部分采用第一人稱敘事,講述大衛(wèi)童年的故事,直接、準確、生動地展現(xiàn)了大衛(wèi)的童年生活,也融進了作者狄更斯本人的許多生活經(jīng)歷。
C.選文部分是對大衛(wèi)早年生活的描寫,以孩子的心理視角真切地展示了一個遭遇坎坷的童年世界,大衛(wèi)掙扎和逃離的過程引起讀者對他的同情。
D.選文結(jié)尾部分連續(xù)運用多個“時而”,以排比手法寫出了此時年僅十歲的大衛(wèi)追趕驢車的過程的急迫和艱難,表現(xiàn)了此時大衛(wèi)的無助和無奈。
(2)選文部分第三段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3)選文部分是如何表現(xiàn)大衛(wèi)心理的?結(jié)合文章簡要分析。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1引用:3難度:0.6288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游東林山水記
(宋)王質(zhì)
紹興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欲夕,步自阛阓①中出,并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復(fù)并溪南行。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溪未窮,得支徑,西升上數(shù)百尺。既竟,其頂隱而青者,或遠在一舍外:銳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髻,圓者如璧。長林遠樹,出沒煙霏:聚者如悅,散者如別,整者如戟,亂者如發(fā),于冥蒙中以意命之。水數(shù)百脈,支離膠葛,經(jīng)緯參錯:迤者為溪,漫者為匯,斷者為沼,涸者為坳。洲汀島嶼,向背離合;青樹碧蔓,交羅蒙絡(luò)。小舟葉葉,縱橫進退:摘翠者菱,挽紅者蓮,舉白者魚;或志得意滿而歸,或夷猶容與若無所為者。山有浮圖宮,長松數(shù)十挺,儼立門左右,歷歷如流水聲從空中墜也。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岡重嶺復(fù),喬木蒼蒼。月一眉掛修巖顛,遲速若與客俱。盡山足,更換二鼓矣。
翌日,又轉(zhuǎn)北出小橋,并溪東行,又西三四曲折,乃姚君貴聰門。俯門而航,自柳竹翳密間,循渠而出。又三四曲折,乃得大溪,一色荷花。風(fēng)自兩岸來,紅披綠偃,搖蕩葳蕤,香氣勃郁,沖懷罥袖,掩苒不脫。小駐古柳根,得酒兩罌,菱芡數(shù)種。復(fù)引舟入荷花中,歌豪笑劇,響震溪谷。風(fēng)起水面,細生鱗甲;流螢班班,若駭若驚,奄忽去來。夜既深,山益高且近,森森欲下搏人。天無一點云,星斗張明,錯落水中,如珠走鏡,不可收拾。隸而從者:曰學(xué)童,能嘲哳為百鳥音,如行空山深樹間,春禽一兩聲,翛然使人悵而驚也;曰沈慶,能為歌聲,回曲宛轉(zhuǎn),嘹亮激越,風(fēng)露輔之,其聲愈清,凄然使人感而悲也。
追游不兩朝昏,而東林之勝殆盡。同行姚貴聰、沈虞卿、周輔及余四人。三君雖紈綺世家,皆積歲憂患;余亦羈旅異鄉(xiāng),家在天西南隅,引領(lǐng)長望而不可歸。今而遇此,開口一笑,不偶然矣。皆應(yīng)曰:“嘻!子為之記?!?br />(原文有刪改)
【注】①阛阓(huán huì):市區(qū)。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既竟,其頂隱而青者,或遠在一舍外。
(2)聚者如悅,散者如別,整者如戟,亂者如發(fā),于冥蒙中以意命之。
(3)或志得意滿而歸,或夷猶容與若無所為者。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0引用:1難度:0.6288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亂者生于無政長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天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為博大,遠國異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辯,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畫分萬國,立諸侯國君。諸侯國君既已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其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正長。正長既已具,天子發(fā)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過則規(guī)諫之,下有善則傍薦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賞而下之所譽也。意若聞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過弗規(guī)諫,下有善弗傍薦,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罰,而百姓所毀也。上以此為賞罰,甚明察以審信。
是故里長者,里之仁人也。里長發(fā)政里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必以告其鄉(xiāng)長。鄉(xiāng)長之所是,必皆是之;鄉(xiāng)長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學(xué)鄉(xiāng)長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學(xué)鄉(xiāng)長之善行。則鄉(xiāng)何說以亂哉?察鄉(xiāng)之所治何也?鄉(xiāng)長唯能壹同鄉(xiāng)之義,是以鄉(xiāng)治也。鄉(xiāng)長者,鄉(xiāng)之仁人也。鄉(xiāng)長發(fā)政鄉(xiāng)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者,必以告國君。國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國君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學(xué)國君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學(xué)國君之善行。則國何說以亂哉?察國之所以治者何也?國君唯能壹同國之義,是以國治也。國君者,國之仁人也。國君發(fā)政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學(xué)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學(xué)天子之善行。則天下何說以亂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治也。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則菑①猶未去也。今若天飄風(fēng)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為五刑,請以治其民。譬若絲縷之有紀,罔罟之有綱,所連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
(選自《墨子?尚同》)【注】①菑,同“災(zāi)”。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亂者/生于無政長/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天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三公
B.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亂者/生于無政長/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天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三公
C.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亂者/生于無政長/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天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三公
D.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亂者/生于無政長/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天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三公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公”是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西漢以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為三公;東漢至魏晉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
B.“正長”在古代一是稱謂君主或各級行政長官,二是指塾師。文中應(yīng)指前者。
C.“鄉(xiāng)長”,顧名思義,指“鄉(xiāng)里的年長之人”,多指鄉(xiāng)里德高望重的長者。
D.“五刑”是古代五種刑罰的統(tǒng)稱,不同時期五種刑罰的具體所指并不相同。
(3)下列對原文的分析與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尚同”是墨子針對當時天下混亂的局面而提出的政治綱領(lǐng)。所謂“尚同”,就是要求人們的意見統(tǒng)一于上級,并最終統(tǒng)一于天。
B.墨子認為,治亂的前提條件為天子是“天下之賢可者”。這樣,百姓向天子、國君、鄉(xiāng)長和里長尚同,那么就是全天下尚賢了。
C.“尚同”一切以上級的意見為原則,通過教育讓人積極地學(xué)習(xí)上一級的人,通過獎懲措施來監(jiān)督這個機制的執(zhí)行。
D.本文在寫法上,層層推論,不忌文字語意的重復(fù),但求做到極言盡意。層次分明,邏輯嚴密,語言華美,筆力雄健。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去若不善言,學(xué)鄉(xiāng)長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學(xué)鄉(xiāng)長之善行。則鄉(xiāng)何說以亂哉?
譯文:
②今若天飄風(fēng)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譯文: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2引用:2難度:0.62888.下面的四則材料體現(xiàn)出同為儒家圣人的孔子與孟子在處世態(tài)度上的細微區(qū)別。你更推崇誰的處世態(tài)度?寫一段話來闡明自己的理由。(要求:不少于60字)
①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保ā墩撜Z?公冶長》)
②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論語?述而》)
③孟子曰:“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
④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保ā睹献?公孫丑下》)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題目。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 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節(jié)選自《大學(xué)》)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1引用:1難度:0.72889.指出下列推理屬于何種推理,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簡要說明理由。
法國里昂大學(xué)的科學(xué)家們對一百多名男子進行調(diào)查后,得出一個有趣的結(jié)論:留大胡子者易禿頂。道理很簡單,大家知道,當身體內(nèi)體溫升高時,熱調(diào)過程促使血液流向皮膚,以釋放多余的熱量??墒牵瑵饷艿拈L胡須是一種熱絕緣體,它妨礙熱量透過皮膚散出。因此,科學(xué)家認為,許多男子禿頂,乃是機體為了保護大腦免于過熱而產(chǎn)生的一種表現(xiàn)。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1引用:2難度:0.72890.第五段文字具體寫了哪些內(nèi)容?《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0引用:2難度: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