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北京市海淀區(qū)育英學校高二(上)期末地理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所選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涂在答題卡上。(共17小題,每小題3分。)
-
1.2019年嫦娥四號搭載的玉兔二號巡視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因月球自轉與繞地公轉周期相同,月球背面永遠背對地球。考查發(fā)現(xiàn),地球表面、月球正面和月球背面的天體撞擊坑數(shù)量存在差異。與月球正面相比,科學家認為月球背面更適合進行天文觀測。月球無大氣層存在。據(jù)此完成1~3題。
造成地球表面與月球表面天體撞擊坑數(shù)量差異的主要原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①地球大氣層的保護作用
②地球的質量和體積更大
③地球表面長時期的風化侵蝕
④撞向地球的天體更多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組卷:1引用:0難度:0.60 -
2.2019年嫦娥四號搭載的玉兔二號巡視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因月球自轉與繞地公轉周期相同,月球背面永遠背對地球??疾榘l(fā)現(xiàn),地球表面、月球正面和月球背面的天體撞擊坑數(shù)量存在差異。與月球正面相比,科學家認為月球背面更適合進行天文觀測。月球無大氣層存在。據(jù)此完成1~3題。
科學家認為月球背面更適合進行天文觀測,其理由最可能是( )A.無地球無線電信號干擾 B.晴天更多,能見度更高 C.觀測數(shù)據(jù)更易傳回地球 D.著陸更易,更方便觀測 組卷:1引用:0難度:0.60 -
3.2019年嫦娥四號搭載的玉兔二號巡視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因月球自轉與繞地公轉周期相同,月球背面永遠背對地球??疾榘l(fā)現(xiàn),地球表面、月球正面和月球背面的天體撞擊坑數(shù)量存在差異。與月球正面相比,科學家認為月球背面更適合進行天文觀測。月球無大氣層存在。據(jù)此完成1~3題。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圓滿完成我國首次月球采樣返回任務。其采集的月壤與地球土壤相比,最可能存在的是( ?。?/h2>A.氣體 B.礦物質 C.有機質 D.土壤水 組卷:0引用:0難度:0.70 -
4.2019年10月15日,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從深圳出發(fā),首次前往南極執(zhí)行科考任務。如圖為我國南極考察站分布圖。讀圖,完成1~2題。
中山站( ?。?/h2>A.緯度高于泰山站 B.位于西半球 C.位于長城站西南 D.瀕臨印度洋 組卷:0引用:0難度:0.70 -
5.2019年10月15日,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從深圳出發(fā),首次前往南極執(zhí)行科考任務。如圖為我國南極考察站分布圖。讀圖,完成4~6題。
昆侖站到南極點的直線距離最接近( ?。?/h2>A.1100千米 B.3300千米 C.6600千米 D.8800千米 組卷:0引用:0難度:0.70 -
6.2019年10月15日,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從深圳出發(fā),首次前往南極執(zhí)行科考任務。如圖為我國南極考察站分布圖。讀圖,完成4~6題。
考察船出發(fā)時( ?。?/h2>A.適逢中國霜降節(jié)氣 B.巴西高原草木枯黃 C.長城站6點后日出東南且晝長夜短 D.中山站比昆侖站正午太陽高度角大 組卷:0引用:0難度:0.60 -
7.某中學地理研學小組到華北某地進行研學。該地正在打造“太陽山”工程——建設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發(fā)電站。如圖示意該地等高線分布。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研學小組發(fā)現(xiàn)大面積集中式光伏發(fā)電站主要分布在( ?。?/h2>A.甲 B.乙 C.丙 D.丁 組卷:8引用:0難度:0.50
二、綜合題(共60分)
-
43.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奴河位于加拿大北部,由南向北注入大奴湖,在入湖口附近形成了廣闊的奴河三角洲,三角洲上湖泊星羅棋布。有學者將該區(qū)域的湖泊分為三種類型:蒸發(fā)型(湖泊幾乎不受河流影響)、洪水型(湖泊在河流洪水期間接受其補給)、交換型(湖泊與河流的水體交換密切)。隨著奴河三角洲持續(xù)發(fā)育,這些湖泊的水量平衡關系也隨之演變。如圖為奴河三角洲不同類型的湖泊分布示意圖。
(1)分析奴河三角洲湖泊眾多的主要原因。
(2)推測并說明交換型湖泊未來的演化趨勢。
(3)有人提議開挖水道連接奴河和若干蒸發(fā)型湖泊,環(huán)保人士提出了反對意見,請說明其理由。組卷:20引用:2難度:0.5 -
4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阿塔卡馬沙漠(圖a)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區(qū)之一,圖b為甲地30年期每月平均氣溫和總降水量。中央山谷表層有豐富的硝酸鹽、硫酸鹽等鹽類物質沉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科學家們一直認為中央山谷(圖c)幾乎不存在任何類型的生命形式。
(1)簡述甲地氣候的特征。
(2)分析甲地降水特點形成的原因。
(3)圖中中央山谷東側發(fā)育的洪積扇的規(guī)模較西側大,推測其原因。
(4)從自然環(huán)境角度為科學家們“中央山谷幾乎不存在生命”的觀點提供論據(jù)。組卷:18引用:2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