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必修上冊《第16課 赤壁賦》2022年同步練習(xí)卷(7)
發(fā)布:2024/12/19 12:30:2
一、選擇題
-
1.下列加點字讀音全正確的一項是( )
A.壬(rén)戌 窈窕(tiǎo) 桂棹(zhào) 馮(féng)虛御風(fēng) B.嫠(lí)婦 愀(qiǎo)然 舳(yóu)艫 山川相繆(liáo) C.釃(shī)酒 橫槊(shuò) 江渚(zhǔ) 正襟(jīn)危坐 D.匏(páo)樽 枕藉(jí) 蜉(fú)蝣 一葉扁(piān)舟 組卷:190引用:11難度:0.9 -
2.下列語句不屬于同一篇文章的一項是( ?。?/h2>
A.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B.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 C.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 D.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組卷:11引用:2難度:0.8 -
3.下列“于”字的意義與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h2>
A.軾廬于其上 B.?dāng)烤?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于上而下有錢荒之患 C.卒于常州 D.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組卷:7引用:1難度:0.9 -
4.下列選項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B.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 C.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D.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組卷:12引用:1難度:0.9 -
5.下列對有關(guān)文化常識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蘇軾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為“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B.壬戌,我國古代傳統(tǒng)農(nóng)歷紀(jì)年的干支紀(jì)年之一,文中指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 C.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曹操的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 D.“蘇子”當(dāng)中的“子”是古代對男子的美稱,如孔子、孟子等,《詩經(jīng)?氓》中“將子無怒”中的“子”也是一樣的意思。 組卷:65引用:3難度:0.8 -
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h2>
A.假輿馬者也(借助) 而絕江河(橫渡)
今之眾人(許多人) 橫槊賦詩(長矛)B.君子不齒(并列、排列) 而卒莫消長(終究)
慈父見背(被) 不恥相師(以……為恥)C.責(zé)臣逋慢(逃避) 戊申晦(初一)
金就礪則利(接近、靠近) 參省乎己(檢驗)D.形影相吊(安慰) 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隨手)
縱一葦之所如(往) 明燭天南(照)組卷:15引用:4難度:0.9 -
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情況的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上食埃土
②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③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④或師焉,或不焉
⑤非能水也
⑥擊空明兮溯流光
⑦侶魚蝦而友麋鹿
⑧泣孤舟之嫠婦
⑨蒼山負(fù)雪,明燭天南
⑩小學(xué)而大遺A.①②/③⑧/④⑤⑥/⑦⑨/⑩ B.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⑩/⑧ C.①②⑨/③/④⑤/⑥⑩/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組卷:23引用:4難度:0.7 -
8.下列句子中與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而今安在哉A.固一世之雄也 B.渺渺兮予懷 C.何為其然也 D.月出于東山之上 組卷:33引用:6難度:0.7 -
9.下列選項中加點實詞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h2>
A.其次關(guān)木索? 同“貫”,這里指戴上 若望仆不相師 怨恨,抱怨
越長城之限 門檻,這里指城墻 而皆若僂 迅速B.則仆償前辱之責(zé) 同“債”,指下獄受腐刑 厥有《國語》才
舉酒屬客 同“囑”囑托 凌萬頃之茫然 曠遠(yuǎn)的樣子C.請略陳固陋 固執(zhí)鄙陋的意見 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 抒發(fā)
其遠(yuǎn)古刻皆漫失 彌漫 道皆砌石為磴 石級D.夫人不能早自裁繩墨之外 法度、法規(guī) 嬰金鐵受辱 纏繞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享有 山川相繆 盤繞、圍繞組卷:5引用:5難度:0.8 -
10.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 ?。?/h2>
A.當(dāng)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B.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C.稍見云中白若樗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 D.或曰,此東海也 組卷:10引用:6難度:0.7 -
11.下列各句中句式與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項是( ?。?/h2>
A.當(dāng)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B.此東海也 C.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組卷:27引用:3難度:0.7 -
12.下列對有關(guān)文化知識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紀(jì)年法,即用十天干與十二地支循環(huán)相配來紀(jì)年,全部循環(huán)一次為60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據(jù)月亮的情況來紀(jì)日,每月初一為朔,十五為望,十六為既望。 C.“徘徊于斗牛之間”中的“斗?!睘樾撬薜拿Q,即為“斗宿”和“牛宿”,均為二十八星宿之一。 D.“戊申晦”中的“晦”指農(nóng)歷每月的最后一天,即農(nóng)歷每月的三十。 組卷:83引用:7難度:0.9 -
13.下列有關(guān)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壬戌”是干支紀(jì)年,文中指宋神宗元豐五年。我國古代主要的紀(jì)年有王公即位年次紀(jì)年、帝王年號紀(jì)年、干支紀(jì)年和帝王年號加干支紀(jì)年等。 B.“既望”指農(nóng)歷每月的十五。在古籍文獻(xiàn)中,一個月中某此特殊的日子還有特定的名稱,如每月第一日叫“朔”,最后一天為“晦”。 C.“斗?!敝付匪藓团K?,都是星宿名。古人將星宿劃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后來又將四象細(xì)分成了二十八宿。 D.“孟德”是曹操的字。古代男子20歲、女子15歲,便不再直呼其名,而是另取一個與本名的含義相關(guān)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 組卷:76引用:2難度:0.9 -
14.下列各項中對加點詞的詞類活用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br />
①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②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③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④擊空明兮溯流光 ⑤順流而東也 ⑥舞幽壑之潛蛟 ⑦下江陵 ⑧侶魚蝦而友麋鹿 ⑨正襟危坐而問客曰 A.①⑤⑦/②③/④/⑥/⑧/⑨ B.①③/②④/⑥⑦/⑤/⑨/⑧ C.①③/②⑤⑦/④/⑥⑨/⑧ D.①③⑤/②/④/⑧/⑥⑨/⑦ 組卷:33引用:2難度:0.7 -
15.下列各句中加線虛詞的用法,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br />
①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羽化而登仙 ④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組卷:25引用:1難度:0.9 -
16.下列各句中加線虛詞的用法和意思,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br />①凌萬頃之茫然
②哀吾生之須臾
③而不知其所止
④方其破荊州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組卷:21引用:3難度:0.9 -
17.對下列句子中加線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h2>
A.方時文磔裂詭異之弊勝 勝:嚴(yán)重 B.徙知徐州 徙:調(diào)任 C.軾又陳于政事堂 陳:陳列 D.既而得之于天 天:天賦 組卷:7引用:1難度:0.8 -
18.下列句子與“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句式特點相同的一項是( )
A.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何為其然也 C.客有吹洞簫者 D.固一世之雄也 組卷:79引用:3難度:0.9
二、文言文閱讀
-
53.閱讀下面兩段選文,完成各題。
一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節(jié)選自蘇軾《赤壁賦》)二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fēng)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xì)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庇谑菙y酒與魚,復(fù)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
(節(jié)選自蘇軾《后赤壁賦》)(1)寫出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
①舉酒屬客
②浩浩平如馮虛御風(fēng)
③是歲十月之望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A.①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②顧安所得酒乎 B.①行歌相答 ②及時相遣歸 C.①徘徊于斗牛之間 ②以待子不時之需 D.①而不知其所止 ②歸而謀諸婦
A.選文一營構(gòu)秋江夜色之美,使人恍然“羽化而登仙”;選文二中“歸而謀諸婦”數(shù)語,富有生活氣息。
B.選文一側(cè)重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選文二則在敘事中融入寫景與抒情,三者融為一體。
C.兩段選文觀察景物的立足點一樣,都是在舟中,但選文一描繪的是初秋景色,選文二則是初冬景色。
D.兩段選文都描寫赤壁月色,各具特色;選文一營造浩渺澄明的意境,選文二營造清冷高遠(yuǎn)的意境。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②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fēng)清,如此良夜何?組卷:14引用:3難度:0.6 -
54.閱讀《赤壁賦》中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赤壁賦
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br />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美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造?!?br />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籍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舉酒屬客 屬:勸人飲酒 B.白露橫江 白露:自茫茫的水汽 C.方其破荊州,下江陵 下:攻占 D.不知東方之既白 白:白色
A.“既塑”是“既”與“切”兩個詞的組合,“望”即“望日”。農(nóng)歷十五日,“既望”見過了望日,也就是農(nóng)歷十六日。
B.“斗?!笔枪呕撬薜拿Q,在中國古代天文學(xué)中,星空分為二十八星宿,在北方七宿中,有“斗宿”“牛宿”,文中“斗牛之間”謂天空。
C.“美人”是個多義間,“望美人分天一方”中的美人指作者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來作為員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D.“蜉蝣”是一種小飛蟲。夏秋之交生在水邊,生存期很短,古人說它朝生暮死,文中用來比喻人生短促。
(3)對第三段文字的理解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這段文字用主客問答的方式來寫。主客問答是賦的傳統(tǒng)寫作手法,一般說來,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話從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客人”因見月出東山的景象,并看到這里的地理形勢,從而聯(lián)想到曹操的詩句和業(yè)績,生出積極人世的念頭。
C.“客人”又聯(lián)想到主客雙方的現(xiàn)實處境,深感個人在天地間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暫,思想頗為消沉。
D.這段文字將情、景、理有機結(jié)合,實質(zhì)上是蘇軾貶謫生活中苦悶心緒的流露,但從全文來看,蘇軾并沒有沉浸在這種苦悶之中。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②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清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5)主客問答,客人回答有三悲,請結(jié)合內(nèi)容概括。組卷:15引用:7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