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新疆喀什地區(qū)疏勒實驗學校高三(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新世紀以來,中國紀錄電影歷經思潮興替,呈現(xiàn)出繁復的美學格局:戲劇美學、紀實美學與技術美學交叉纏繞,形成前所未有的復合與紐結。
20世紀90年代,中國電影回應市場的召喚,歷史紀錄片投入戲劇美學懷抱,突出特征是將歷史事件和知識提煉為情節(jié)化的故事,以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如2006年金鐵木導演在《圓明園》里以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呈現(xiàn)了關于圓明園的歷史節(jié)點,英法聯(lián)軍攻打八里莊等構成了全片的主體內容,全片基本沒有對白,敘事依靠畫外音完成。圓明園遺址、故宮等實景拍攝與部分文獻資料和解說保存了傳統(tǒng)紀錄片特征。隨著互聯(lián)網的崛起,網生代成為主流觀眾,歷史紀錄片已不滿足于情景再現(xiàn),而是進一步劇情化、娛樂化。歷史紀錄片創(chuàng)作經驗最為豐富的金鐵木將這一趨勢發(fā)揮到極致。他的作品跨越了歷史紀錄片的邊界,將戲劇美學推向新境地。
紀實美學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以法國真實電影和美國直接電影為開端,突出跟蹤拍攝、自然光、同期聲、長鏡頭的特征,追求最大限度地貼近生活,真實還原生活現(xiàn)實。從1979年中日合拍《絲綢之路》開始,紀實美學慢慢傳入中國,但直到1991年電視紀錄片《望長城》播出,紀實美學才逐步發(fā)展為中國紀錄片的主導美學思潮,并涌現(xiàn)出一系列佳作?!洞蠛映房缭饺?,記錄歌手蘇陽回訪黃土高原的歷程,描述了民間音樂人的生活狀態(tài);《零零后》跟蹤拍攝十余年,講述了一群中國孩子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的成長歷程……這些作品通過長時間跟蹤拍攝,直面現(xiàn)實,在富有生活質感的細節(jié)里緩緩展開,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
技術美學借自工業(yè)設計的術語,在電影里是指通過特種攝影與CG動畫提升畫面品質、創(chuàng)造陌生化視覺效果的美學形式。如法國的《帝企鵝日記》《遷徙的鳥》以特種攝影創(chuàng)造了極致視聽奇觀,帶領觀眾上天入海,遠赴南極,體驗人世間難以企及的生活圖景。中國人更喜歡用CG動畫復原歷史,金鐵木的《圓明園》《大明宮》分別以CG動畫復原了圓明園全盛時期的景象和氣勢恢弘的大明宮。2010年以來,航拍成為一種國際潮流,《俯瞰地球》等作品相繼涌現(xiàn)。航拍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讓中央電視臺啟動了由34部作品組成的《航拍中國》拍攝計劃,目前已播出三季,陜西、新疆、黑龍江等22個省,每省一集?!逗脚闹袊芳扔兄鄙龣C氣勢磅礴的高空俯瞰,又有無人機穿堂入室的細節(jié)描繪,是航拍技術的集大成者。
總之,新世紀以來,中國紀錄片美學品貌日趨繁復:戲劇美學強化了紀錄片的戲劇沖突,滿足了觀眾的消費需求;紀實美學保持了發(fā)展韌性,深入生活的土層與思想的礦藏;而技術美學帶來的獨特的視覺感受,一次又一次刷新觀眾的視聽經驗。但是,我們也需要警惕一種華麗而空洞的紀錄片文體正在成為新八股,套路化的懸疑模式、千篇一律的情景再現(xiàn)和大同小異的三維動畫放逐了創(chuàng)意智慧,磨損了紀錄片的文化品質,將紀錄片引向繁瑣美學與技術主義。面對正在轉型的中國社會,紀錄片遠未完成記錄的使命。
(摘編自張同道《新世紀中國紀錄片的美學嬗變》)(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戲劇美學以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呈現(xiàn)歷史,強化紀錄片的戲劇沖突,滿足了觀眾的消費需求。
B.紀實美學追求貼近真實生活,還原生活現(xiàn)實,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
C.技術美學借助特種攝影與CG動畫技術給觀眾帶來獨特的視覺感受,刷新其視聽經驗。
D.相較于戲劇美學和技術美學,作者認為紀實美學能夠更好地堅守紀錄片的文化品質。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先概括新世紀中國紀錄片美學嬗變的特點,再逐一分析每種美學的特征,思路清晰。
B.文章論述三種美學觀念時,都采用先介紹興起年代,再闡明美學追求并輔以例證的思路。
C.文章列舉了法國特種攝影的佳作和中國利用CG動畫的代表作,這些實例使論證更有說服力。
D.文章肯定了新世紀以來中國紀錄片所取得的成績,同時又指出其不足,論述富有辯證性。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若將戲劇美學、紀實美學與技術美學的優(yōu)勢綜合為一體,便可創(chuàng)造出更高品質的紀錄片。
B.金鐵木的歷史紀錄片將劇情化、娛樂化發(fā)揮到極致,實現(xiàn)“跨界”新突破,將戲劇美學推向新境地。
C.發(fā)端于西方國家的紀實美學在1979年傳入中國后,就成為中國紀錄片的主導美學思潮。
D.中央電視臺拍攝完成的由34部作品組成的《航拍中國》,是目前我國航拍技術的集大成者。組卷:15引用:2難度:0.3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是世界最大棉花消費國、第二大棉花生產國,2020/2021年度棉花產量約595萬噸,總需求量約780萬噸,年度缺口約185萬噸。與此同時,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紡織生產國,除了自身生產的棉紡終端成品出口外,還有很多是棉紡中間品出口到第三方國家,再由第三方國家進行后道加工成成品出口到歐美等國。比如,越南每年進口棉紗中,中國棉紗的比重占到50%以上;進口坯布中,來自中國的占到60%以上。
為確保國內棉花供應鏈穩(wěn)定,我國積極拓展進口渠道,加強與巴西、印度等重要棉花生產國的合作。我國還建立了棉花儲備制度,確保棉農無虞??傮w看我國棉花供需基本平衡,棉花生產、進口與棉及棉制品、棉及棉制品服裝進出口在“量”上大致保持平衡關系,國產棉原料有足夠保障。在國內外消費恢復帶動下,紡織企業(yè)產銷回暖,國內棉價近來漲勢明顯。
(摘編自《新疆棉花:中國自己還不夠用》)材料二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左傳?疏》),所謂“華夏”,就是“衣冠禮儀之國”的意思。在歷史上,中國占據(jù)世界紡織服裝產品生產和貿易的制高點長達兩千年之久,直到工業(yè)革命啟動數(shù)十年后的1831年,英國對華輸出的機織棉制品金額才首次超過同年從中國輸入本色布的金額,然此時英國機織棉制品之價格、牢度仍不能與中國本色布匹敵。今天,中國已經連續(xù)數(shù)十年位居世界第一紡織品服裝出口大國,即使在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大幅上漲推動部分服裝加工環(huán)節(jié)外流的壓力之下,2020年上半年中國“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額仍同比增長27.8%之多,達到了741.033億美元。作為世界第一紡織服裝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中國既是第一棉花生產大國,又是第一棉花進口大國。從1949年全國產量44.4萬噸起步,中國棉花產量于2007年攀上了759.71萬噸的最高峰,其后雖有所減少,2019年產量仍高達588.9萬噸,大大領先于世界其他國家。從全球疫情和當前國際政治形勢來看,要保障國內棉花需求和世界棉花市場穩(wěn)定,我國比前幾年更需要立足于國內供應,而不能過度依賴進口。盡管中國不會改變努力發(fā)展進口貿易的政策取向,但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只有確保國內棉花生產穩(wěn)定,才能確保國內下游產業(yè)免遭來自印度、美國的“斷供”風險。
(摘編自《中國棉花產業(yè)面臨多重挑戰(zhàn)》)材料三
我國有三大棉花產地,分別是新疆棉區(qū)、黃河流域棉區(qū)、長江流域棉區(qū)。新疆棉區(qū)主要包括新疆和甘肅地區(qū),其中2020年新疆產棉量約占我國棉產量的87.3%。新疆棉花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這里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干燥,蟲害輕。在每年的4月到9月棉花主要生長季,當?shù)厝照諘r數(shù)可達1460~1980小時,日照百分率60%~80%,高于長江、黃河流域10%~20%,特別是秋季以晴好天氣為主,有利于棉花進行光合作用。尤其在南疆,熱量條件更好,棉花種植面積比北疆大,品質最好的長絨棉就在南疆。近年來,中國棉花生產重心都在向西北方向移動,新疆棉區(qū)生產在全國的主導地位日益增強。
(摘編自《我國棉花播種即將全面開啟 一圖看懂棉花產地在哪里》)材料四
來自國家統(tǒng)計局的消息稱,2020年新疆棉花播種面積為2501.9千公頃,較2019年的2540.5千公頃同比下降1.52%;2020年新疆棉花產量為516.2萬噸,較2019年的500.2萬噸同比增長3.20%。如今,一個產量大、效益好、底氣足的新疆棉花產業(yè)已在全球棉花產業(yè)鏈中站穩(wěn)了腳跟,代表中國好品質的新疆棉花,呈現(xiàn)出高質量發(fā)展新景象。新疆棉花產量和品質不斷提升。
“十三五”以來,新疆全區(qū)棉花機械化采收面積以年均超百萬畝的速度快速增長。2020年,全區(qū)棉花機耕、機播環(huán)節(jié)基本實現(xiàn)全程機械化,棉花機采率達到75.5%,采棉機總數(shù)超5800臺。合作聯(lián)社實現(xiàn)了對棉花生產的全過程管理。棉花由合作社實行規(guī)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后,畝均生產成本可降低380元、實現(xiàn)增產120公斤,棉花生產畝均收益增加1100元以上,效益提升明顯。機械化的推廣提升了棉花生產綜合效益,為機械化推廣創(chuàng)造條件的則是土地的流轉與整合。目前,全區(qū)高標準農田建設(含高效節(jié)水)面積已超600萬畝,北斗導航精量播種、無人機植保、植物生長智能監(jiān)測等現(xiàn)代化農業(yè)技術因為土地的集約化、規(guī)?;洜I而得到廣泛的應用。正是得益于土地適度規(guī)模經營水平的提升和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的健康發(fā)展,一批批普通農戶參與到棉花產業(yè)轉型升級進程中,分享產業(yè)發(fā)展帶來的紅利,在實現(xiàn)增收致富的同時,也為棉花產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筑牢了根基。
(摘編自《中國棉花看新疆》)(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既是世界最大棉花消費國,又是全球最大的紡織生產國,對棉花的需求量巨大,產需之間存在一定的缺口。
B.中國棉紡品出口一般有兩種形式,一是自身生產的棉紡終端成品出口到歐美,一是生產的棉紡中間品出口到越南等第三方國家。
C.要保障國內棉花需求和世界棉花市場穩(wěn)定,我國應立足于國內供應,不能過度依賴進口,因此,確保國內棉花生產穩(wěn)定尤其重要。
D.我國有新疆、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三大棉花產地,新疆自然條件優(yōu)越,當前產棉量最大,并有取代其它棉花產地而成為我國唯一產地之勢。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通過加強與巴西、印度等棉花生產國的合作穩(wěn)定國內的棉花供應鏈,建立棉花儲備制度等措施,我國棉花供需基本平衡,棉紡業(yè)發(fā)展勢態(tài)良好。
B.我國棉紡織業(yè)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極其深厚,在世界紡織服裝產品生產和貿易的發(fā)展史上長期占據(jù)著領先地位,工業(yè)革命后才被英國徹底反超。
C.中國位居世界第一紡織品服裝出口大國已有數(shù)十年之久。面對各種不利因素,2020年上半年中國“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額仍逆勢增長。
D.2020年新疆棉花播種面積較2019年同比略有減少,但是2020年新疆棉花產量較2019年同比有所增長,新疆棉花的產量和品質正在不斷提升。
(3)當前新疆棉區(qū)為推動棉花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采取哪些措施,效果如何?請結合材料四簡要說明。組卷:4引用:4難度:0.6
五、語言文字運用
-
6.請對下面這段新聞報道的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70個字。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機械工業(yè)產業(yè)規(guī)模不斷壯大,工業(yè)增加值從1978年的97.2億元增至2017年的6萬億元左右,增長約600倍;2017年利潤總額為1.71萬億元,是1978年69.2億元的247.1倍。機械工業(yè)產業(yè)體系不斷完善,完成了從制造一般產品到制造高精尖產品,從制造單機到制造大型先進成套設備的轉變。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升。機械主導產品技術來源中,國內占比從20世紀80年代的24.5%,上升至目前的70%.機械標準數(shù)量從1978年的3400項發(fā)展到當前的1.72萬項,重點領域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達80%以上。機械產品自給率超過85%,基本改變了20世紀先進裝備主要依靠進口的被動局面。組卷:112引用:36難度:0.7
六、作文(60分)
-
7.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1920年,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早期組織在北京成立;歷時一年多,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就是波瀾壯闊的歷史……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開始長征,經過14個省,翻越18 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歷時兩年,1936年10月22日,紅軍三大主力會師,萬里長征勝利結束;中國革命翻開了新的一頁……
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經歷六十多年的建設,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脫貧攻堅全部完成;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全面進入新時期……
學史以明理,學史要力行。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對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請結合對自身發(fā)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700字。組卷:2引用:1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