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必修下冊《第16課 六國論》2021年同步練習卷(7)
發(fā)布:2024/12/31 10:30:3
一、課內(nèi)知識梳理。(一)通假字:寫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釋。
-
1.通假字。
暴霜露,斬荊棘“暴”同組卷:1引用:1難度:0.9 -
2.通假字。
當與秦相較
“當”同組卷:1引用:1難度:0.9
(二)一詞多義
-
3.一詞多義。
得
①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②此言得之
③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④意氣揚揚,甚自得也組卷:4引用:3難度:0.9 -
4.一詞多義。
率
①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②子路率爾而對曰
③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④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組卷:2引用:1難度:0.9 -
5.一詞多義。
速
①始速禍焉
②兵貴神速
③不速之客組卷:1引用:1難度:0.8 -
6.一詞多義。
兵
①非兵不利
②斯用兵之效也
③而秦兵又至矣組卷:1引用:1難度:0.8 -
7.一詞多義。
與
①與贏而不助五國也
②夫六國與秦皆諸侯
③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④則與斗卮酒組卷:2引用:1難度:0.8
(三)古今異義
-
8.古今異義。
思厥先祖父
古義:
今義:父親的父親。組卷:2引用:1難度:0.9 -
9.古今異義。
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古義:
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表示另提一事。組卷:4引用:1難度:0.9 -
10.古今異義。
可謂智力孤危
古義:
今義: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jīng)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觀察、想象、思考、判斷等。組卷:0引用:1難度:0.7 -
11.古今異義。
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古義:
今義:真實的或虛構(gòu)的用作講述對象的事情,有連貫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文藝作品中用來體現(xiàn)主題的情節(jié)。組卷:2引用:3難度:0.7 -
12.古今異義。
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古義:
今義:連詞,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著又發(fā)生另一件事情。組卷:4引用:3難度:0.8
(八)默寫
-
36.默寫。
(1)蘇洵《六國論》一文的中心論點是
(2)蘇洵在《六國論》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現(xiàn)六國子孫割地之輕率的句子是
(3)蘇洵《六國論》中,明確體現(xiàn)文章借古諷今和告誡北宋統(tǒng)治者要吸取歷史教訓這一主旨的句子是
(4)蘇洵《六國論》中的“
(5)蘇洵在《六國論》中告誡統(tǒng)治者不要被強敵的積威嚇到的句子是:
(6)蘇洵《六國論》中論述齊國滅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7)蘇洵《六國論》中批評趙國殺害良將,不能堅持,無力抗秦到底的句子是
(8)蘇洵《六國論》中表現(xiàn)列國先人艱苦開辟疆土的句子是:組卷:30引用:1難度:0.9
二、課外閱讀。
-
37.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問題。
述懷?出關(guān)
(唐)魏征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v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杖策謁天子,驅(qū)馬出關(guān)門。請纓①系南粵,憑軾下東藩。
郁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既傷千里目,還驚九逝魂。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土恩。季布②無二諾,侯贏重一言。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
[注]①請纓:出自《漢書?終軍傳》:“(漢武帝)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nèi)諸侯。軍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②季布:楚漢時人,以信守諾言、講信用而著稱。
(1)本詩多處運用了典故,有些典故最終演化為成語,請寫出本詩中蘊含的兩個成語。
(2)后人認為魏征此詩雄渾古樸的氣勢注入南朝的綺麗工整之中,一掃六朝以宋柔靡輕艷之風的積弊。請從用詞、用句、用典等三個角度來分析本詩“雄渾工整相融”的特點。組卷:8引用:5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