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北京市清華大學附中高二(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閱讀
-
1.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①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后來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又稱“詩余”。詞按字數(shù)多少大致可分為小令、中調(diào)和長調(diào)。一般認為九十一字以上為長調(diào)。詞的創(chuàng)作一開始以小令居多。宋初柳永寫了一些長調(diào)。蘇軾、秦觀、黃庭堅等人繼起,長調(diào)就盛行起來了。
②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格式規(guī)定了句子的長短、字數(shù),還規(guī)定了平仄。詞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人們不好把它們稱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有時候,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有時候,同一個格式而有幾種名稱,那只因為各家叫名不同罷了。關(guān)于詞牌的來源,大約有下面的三種情況:(1)本來是樂曲的名稱。例如《菩薩蠻》,據(jù)說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像菩薩。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于這一類來自民間的曲調(diào)。(2)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3)本來就是詞的題目,體現(xiàn)詞的題材?!短じ柙~》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欸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繡球,《更漏子》詠的是夜。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但是,絕大多數(shù)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一般是在詞牌下面用較小的字注出詞題。在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不發(fā)生任何關(guān)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講到浪,也不講到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講到江南。這樣,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代號罷了。
材料二
①在詩詞中,不完全句則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詩詞是最精煉的語言,要在短短的幾十個字中,表現(xiàn)出尺幅千里的畫面,所以有許多句子的結(jié)構(gòu)就非壓縮不可。所謂不完全句,一般指沒有謂語,或謂語不全的句子。
②最明顯的不完全句是所謂名詞句。一個名詞性的詞組,就算一句話。例如杜甫的《春日憶李白》中兩聯(lián):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若依散文的語法看,這四句話是不完整的,但是詩人的意思已經(jīng)完全表達出來了。李白的詩,清新得像庾信的詩一樣,俊逸得像鮑照的詩一樣。當時杜甫在渭北(長安),李白在江東,杜甫看見了暮云春樹,觸景生情,就引起了甜蜜友誼的回憶來,這個意思不是很清楚嗎?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
③崔顥《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這里有四層意思:“晴川歷歷”是一個句子,“芳草萋萋”是一個句子,“漢陽樹”與“鸚鵡洲”則不成為句子。但是,漢陽樹和晴川的關(guān)系,芳草和鸚鵡洲的關(guān)系,卻是表達出來了。因為晴川歷歷,所以漢陽樹更看得清楚了;因為芳草萋萋,所以鸚鵡洲更加美麗了。
④杜甫《月夜》:“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边@里也有四層意思:“云鬟濕”是一個句子形式,“玉臂寒”是一個句子形式,“香霧”和“清輝”則不成為句子形式。但是,香霧和云鬟的關(guān)系,清輝和玉臂的關(guān)系,卻是很清楚了。杜甫懷念妻子,想象她在鄜州獨自一個人觀看中秋的明月,在亂離中懷念丈夫,深夜還不睡覺,云鬟為露水所侵,已經(jīng)濕了,有似香霧;玉臂為明月的清輝所照,越來越感到寒冷了。
⑤有時候,表面上好像有主語,有動詞,有賓語,其實仍是不完全句。如蘇軾《新城道中》:“嶺上晴云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边@不是兩個意思,而是四個意思?!霸啤辈⒉皇恰芭钡闹髡Z,“日”也不是“掛”的主語。嶺上積聚了晴云,好像披上了絮帽;樹頭初升起了太陽,好像掛上了銅鉦。毛主席所寫的《憶秦娥?婁山關(guān)》:“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月”并不是“叫”的賓語。西風、雁、霜晨月,這是三層意思,這三件事形成了濃重的氣氛。長空雁叫,是在霜晨月的景況下叫的。
⑥有時候,副詞不一定要像在散文中那樣修飾動詞。例如毛主席《沁園春?長沙》里說:“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薄扒 弊质歉痹~,后面沒有緊跟著動詞。又如《菩薩蠻》(大柏地)里說:“雨后復斜陽,關(guān)山陣陣蒼?!薄皬汀弊质歉痹~,也沒有修飾動詞。
⑦應(yīng)當指出,所謂不完全句,只是從語法上去分析的。我們不能認為詩人們有意識地造成不完全句。詩的語言本來就像一幅幅的畫面,很難機械地從語法結(jié)構(gòu)上去理解它。這里只想強調(diào)一點,就是詩的語言要比散文的語言精煉得多。
材料三
①煉句是修辭問題,同時也常常是語法問題。詩人們最講究煉句;把一個句子煉好了,全詩為之生色不少。煉句,常常也就是煉字。就一般說,詩句中最重要的一個字就是謂語的中心詞(稱為“謂詞”)。把這個中心詞煉好了,這是所謂一字千金,詩句就變?yōu)樯鷦拥?、形象的了。著名的“推敲”的故事正是說明這個道理的。相傳賈島在驢背上得句:“烏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彼胗谩巴啤弊?,又想用“敲”字,猶豫不決,用手作推敲的樣子,不知不覺地沖撞了京兆尹韓愈的前導,韓愈問明白了,就替他決定了用“敲”字。這個“敲”字,也正是謂語的中心詞。謂語中心詞,一般是用動詞充當?shù)摹R虼?,煉字往往也就是煉動詞?,F(xiàn)在試舉一些例子來證明。
②李白《塞下曲》第一首:“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薄半S”和“抱”這兩個字都煉得很好。鼓是進軍的信號,所以只有“隨”字最合適?!跋弑в癜啊币取鞍橛癜啊薄鞍癜啊钡鹊日f法好得多,因為只有“抱”字才能顯示出枕戈待旦的緊張情況。
③杜甫《春望》第三四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濺”和“驚”都是煉字。它們都是使動詞:花使淚濺,鳥使心驚。春來了,鳥語花香,本來應(yīng)該歡笑愉快;現(xiàn)在由于國家遭逢喪亂,一家流離分散,花香鳥語只能使詩人濺淚驚心罷了。
④毛主席《沁園春?雪》第八九兩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舞”和“馳”是煉字。本來是以銀蛇形容雪后的山,蠟象形容雪后的高原,現(xiàn)在說成“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靜態(tài)變?yōu)閯討B(tài),就變成了詩的語言?!拔琛焙汀榜Y”放到蛇和象的前面去,就使生動的形象更加突出。
⑤形容詞和名詞,當它們被用作動詞的時候,也往往是煉字。杜甫《恨別》第三四兩句:“草木變衰行劍外,干戈阻絕老江邊?!薄袄稀弊质切稳菰~當動詞用。詩人從愛國主義的情感出發(fā),慨嘆國亂未平,家人分散,自己垂老滯留錦江邊上。只用一個“老”字就充分表達了這種濃厚的情感。毛主席《沁園春?長沙》下闋第七、八、九句:“ , , ?!逼渲小凹S土”二字是名詞當動詞用,借此抒發(fā)了蔑視階級敵人的革命氣概,不但用得恰當,而且用得簡練。
⑥形容詞即使不用作動詞,有時也有煉字的作用。王維《觀獵》第三四兩句:“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边@兩句話共有四個句子形式,“枯”“疾”“盡”“輕”,都是謂語。但是,“枯”與“盡”是平常的謂語,而“疾”與“輕”是煉字。草枯以后,鷹的眼睛看得更清楚了,詩人不說看得清楚,而說“快”(疾),“快”比“清楚”更形象。雪盡以后,馬蹄走得更快了,詩人不說快,而說“輕”,“輕”比“快”又更形象。
(以上三則材料均選自王力《詩詞格律》)(1)根據(jù)材料一的總結(jié),一般情況下,如果詞牌本身就是詞的題目,那么,下面這首詞的詞牌最可能是
斜月橫,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聲緩緩,滴泠泠。雙眸未易扃。
霜葉墜,幽蟲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點點深。
A.《雨霖鈴》
B.《欸乃曲》
C.《更漏子》
D.《踏莎行》
(2)根據(jù)材料二的總結(jié),下列詩句中劃橫線的句子不屬于“不完全句”的一項是
A.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
B.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C.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
D.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3)材料三第⑤段橫線上應(yīng)該補入的句子是
(4)《紅樓夢》第七十回中史湘云因見柳花飄舞,偶填了一首柳絮詞,心中很得意,先后拿給寶釵和黛玉看,黛玉也覺得新鮮有趣。湘云便建議黛玉當日就起社填詞。于是,眾人以柳絮為題,寫下了好幾首佳作。下面兩首詞分別是黛玉和寶釵的作品,請運用從材料三中學習的知識,結(jié)合全詞的內(nèi)容和人物的性格或命運,對詞中加點的字或詞進行賞析(黛玉和寶釵任選其一即可)。
【唐多令】林黛玉
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隊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拾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臨江仙】薛寶釵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組卷:8引用:2難度:0.5
二、閱讀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種樹郭橐駝傳
柳宗元 ①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xiāng)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
②其鄉(xiāng)曰豐樂鄉(xiāng),在長安西。駝業(yè)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yǎng)。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③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 。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 。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④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理,非吾業(yè)也。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Q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
⑤問者曰:“嘻,不亦善夫!吾問養(yǎng)樹,得養(yǎng)人術(shù)。”傳其事以為官戒也。
(1)第③段劃線處應(yīng)填入的句子是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他植者雖窺伺效慕暗 中觀察 B.其蒔也若子 栽種 C.已去而復顧 回頭看 D.早織而縷 而且 A.他植者則不然 茍有能反是者 B.早實以蕃 傳其事以為官戒也 C.能順木之天 鳴鼓而聚之 D.若不過焉則不及 若甚憐焉
A.主人公欣然接受丑陋之名,顯然是一位性情通達且樂天安命的智慧之人。
B.本文名為傳,實有寓言的性質(zhì),借郭橐駝之口批判了當時官吏繁政擾民的現(xiàn)象。
C.文章主要運用對比的手法,從種樹談到治民,因事明理,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
D.文章融合敘事、描寫、說理、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婉而多諷,含不盡之意于言外。
零陵三亭記
柳宗元 邑有觀游,或者以為非政,是大不然。夫氣煩則慮亂,視壅則志滯。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清寧平夷,恒若有余,然后理達而事成。
零陵縣東有山麓,泉出石中,沮洳①污途。群畜食焉,墻藩以蔽之,為縣者積數(shù)十人,莫知發(fā)視。河東薛存義以吏能聞荊、楚間,潭部舉之,假湘源令。會零陵政厖②賦擾,民訟于牧,推能濟弊,來蒞茲邑。遁逃復還,愁痛笑歌;逋租匿役,期月辦理;宿蠹藏奸,披露首服。民既卒稅,相與歡歸道途,迎賀里閭。門不施胥吏之席,耳不聞暮鼛③之音。雞豚賴醑④,得及宗族。州牧尚焉,旁邑仿焉。
然而未嘗以劇自撓,山水、鳥魚之樂,澹然自若也。乃發(fā)墻藩,驅(qū)群畜,決疏沮洳,搜剔山麓,萬石如林,積坳為池。爰有嘉木美卉,垂水映峰,瓏玲蕭條,清風自生,翠煙自留,不植而遂。魚樂廣閑,鳥慕靜深,別孕巢穴,沉浮嘯萃,不蓄而富。伐木墜江,流于邑門,陶土以埴⑤,亦在暑側(cè)。人無勞力,工得以利。乃作三亭,陟降晦明,高者冠山巔,下者俯清池,更衣膳饔,列置備具。賓以燕好,旅以館舍。高明游息之道,具于是邑,由薛為首。
在昔裨諶謀野而獲,宓子彈琴而理⑥。亂慮滯志,無所容入。則夫觀游者,果為政之具歟?薛之志,其果出于是歟?及其弊也,則以玩替政,以荒去理。使繼是者咸有薛之志,則邑民之福,其可既乎!予愛其始,而欲久其道,乃撰其事以書于石。薛拜手曰:“吾志也?!彼炜讨?br />【注釋】①沮洳:jù rù,低濕的地方。②厖:máng,混亂。③鼛:gāo,古代有事時用來召集人的一種大鼓。④糗醑:糗qiǔ,干糧,炒熟的米或面等:醑xǔ,美酒。⑤埴:zhí,黏土。⑥裨諶、宓子:裨諶,bì chén,鄭國大夫,善于與諸侯交往,常乘車到郊野游賞,往往獲得成效;宓子,魯國人,為單父縣令,喜歡撫琴娛樂,卻將單父治理得很好。
(5)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使之清寧平夷 平和
B.州牧尚焉 推崇
C.披露首服 首先
D.陟降晦明 登高
(6)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墻藩以蔽之 門不施胥吏之席 B.薛存義以吏能聞荊、楚間 乃撰其事以書于石 C.民既卒稅 其可既乎 D.不蓄而富 宓子彈琴而理
A.零陵縣東有山麓,泉出石中,沮洳污途。
零陵縣東部有座山,泉水從山石間流出,低濕泥濘。
B.然而未嘗以劇自撓,山水、鳥魚之樂,澹然自若也。
然而他并沒有因為山水鳥魚的快樂而阻撓自己,他恬淡自如,不受它們的影響。
C.高明游息之道,具于是邑,由薛為首。
高明的消遣方式,在零陵縣非常完備,這是從薛存義開始的。
D.則夫觀游者,果為政之具歟。
那么觀賞游樂,果然能有助于執(zhí)政吧。
(8)把文章第一段開頭劃波浪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邑有觀游,或者以為非政,是大不然。
(9)通觀全文,概括薛存義在零陵修建亭子的原因。
(10)本文與《種樹郭橐駝傳》都談到了官吏為政的問題,請結(jié)合兩篇文章的內(nèi)容,談一談柳宗元推崇的為官之道。組卷:5引用:1難度:0.6
三、閱讀
-
3.閱讀下面的詞作,完成下列各題。
一寸金①
柳永 井絡(luò)②天開,劍嶺云橫拉西夏。地勝異、錦里風流,蠶市繁華,簇簇歌臺舞榭。雅俗多游賞,輕裘俊、靚妝艷冶。當春晝,摸石③江邊,浣花溪畔景如畫。
夢應(yīng)三刀④,橋名萬里⑤,中和政多暇。仗漢節(jié)、攪轡澄清。高掩武侯勛業(yè),文翁⑥風化。臺鼎⑦須賢久,方鎮(zhèn)靜、又思命駕??者z愛,兩蜀三川,異日成嘉話。
【注釋】
①本詞約寫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為柳永登進士第之前游歷成都時所作,此時柳永已四十多歲。
②井絡(luò):井為星宿名,井絡(luò)指井宿的區(qū)域,既專指岷山,又泛指蜀地。
③摸石:成都風俗活動。《月令廣義》:“成都三月有海云山摸石之游,求子,得石者生男,得瓦者則生女。”④夢應(yīng)三刀:《晉書?王浚傳》:“浚夜夢懸三刀于臥屋梁上,須臾又益一刀,浚驚覺,意甚惡之。主薄李毅再拜賀曰:‘三刀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臨益州(成都)乎?’……果遷竣為益州刺史?!焙蟪S弥腹倮羯{(diào)。
⑤橋名萬里:萬里橋在成都市南錦江上。三國時蜀費祎出使吳,諸葛亮于此餞行,祎曰:“萬里之路,始于此橋?!币蚨妹?。
⑥文翁:為漢景帝時蜀地郡守,于成都市中辦起官學,招屬縣弟子入學。
⑦臺鼎:古代稱三公或宰相為臺鼎。此指朝廷。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作開頭,以“控西夏”三字托一組四字對句“井絡(luò)天開,劍嶺云橫”,突出了兩蜀地勢的雄偉和地理位置的重要。
B.“雅俗多游賞,輕裘俊、靚妝艷冶。”幾句寫游人如織,熙熙攘攘,那些衣飾華美的俊男靚女,本身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C.“夢應(yīng)三刀,橋名萬里”用王浚遷為益州刺史和諸葛亮送費祎出使吳國的典故,暗指某官員升調(diào)為成都地方長官。
D.“空遺愛”三句,是說此地的長官雖然不被兩蜀三川的百姓愛戴,但他的治績會在蜀地百姓中傳為佳話。
(2)結(jié)合詞作內(nèi)容,從整體上比較本詞與柳永的另一首寫錢塘的《望海潮?東南形勝》的相同點,從題材、表現(xiàn)手法、主旨三個方面分別加以概括。組卷:5引用:6難度:0.5
四、閱讀
-
4.閱讀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各題。
風景談
茅盾 ①前夜看了《塞上風云》的預(yù)告片,便又回憶起猩猩峽外的沙漠來了。那還不能被稱為“戈壁”,那在普通地圖上,還不過是無名的小點,但是人類的肉眼已經(jīng)不能望到它的邊際,如果在中午陽光正射的時候,那單純而強烈的反光會使你的眼睛不舒服;沒有隆起的沙丘,也不見有半間泥房,四顧只是茫茫一片,那樣的平坦,連一個“坎兒井”也找不到;那樣的純?nèi)灰簧?,即使偶爾有些駝馬的枯骨,它那微小的白光,也早溶入了周圍的蒼茫;又是那樣的寂靜,似乎只有熱空氣在作哄哄的火響。然而,你不能說,這里就沒有“風景”。當?shù)仄骄€上出現(xiàn)了第一個黑點,當更多的黑點成為線,成為隊,而且當微風把鈴鐺的柔聲,叮當,叮當,送到你的耳鼓,而最后,當那些昂然高步的駱駝,排成整齊的方陣,安詳然而堅定地愈行愈近,當駱駝隊中領(lǐng)隊駝所掌的那一桿長方形猩紅大旗耀入你眼簾,而且大小叮當?shù)闹C和的合奏充滿了你耳管,——這時間,也許你不出聲,但是你的心里會涌上了這樣的感想的:多么莊嚴,多么嫵媚呀!這里是大自然的最單調(diào)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動,就完全改觀,難道這不是“風景”嗎?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
②于是我又回憶起另一個畫面,這就在所謂“黃土高原”!那邊的山多數(shù)是禿頂?shù)模欢鴮訉拥奶萏?,將禿頂裝扮成稀稀落落有些黃毛的癩頭,特別是那些高稈植物頎長而整齊,等待檢閱的隊伍似的,在晚風中搖曳,別有一種惹人憐愛的姿態(tài)??墒歉畹氖侨逶旅髦?,天是那樣的藍,幾乎透明似的,月亮離山頂,似乎不過幾尺,遠看山頂?shù)男∶讌裁芡αⅲ鹑缛祟^上的怒發(fā),這時候忽然從山脊上長出兩支牛角來,隨即牛的全身也出現(xiàn),掮著犁的人形也出現(xiàn),并不多,只有三兩個,也許還跟著個小孩,他們姍姍而下,在藍的天,黑的山,銀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一幅剪影,如果給田園詩人見了,必將贊嘆為絕妙的題材。可是沒有完。這幾位晚歸的種地人,還把他們那粗樸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從山頂上飄下來,直到他們沒入了山坳,依舊只有藍天明月黑魆魆的山,歌聲可是繚繞不散。
③另一個時間。另一個場面。夕陽在山,干坼的黃土正吐出它在一天內(nèi)所吸收的熱,河(延河)水湯湯急流,似乎能把淺淺河床中的鵝卵石都沖走了似的。這時候,沿河的山坳里有一隊人,從“生產(chǎn)”歸來,興奮的談話中,至少有七八種不同的方音。忽然間,他們又用同一的音調(diào),唱起雄壯的歌曲來了,他們的爽朗的笑聲,落到水上,使得河水也似在笑??此麄兊氖郑@是慣拿調(diào)色板的,那是昨天還拉著提琴的弓子伴奏著《生產(chǎn)曲》的,這是經(jīng)常不離木刻刀的,那又是洋洋灑灑下筆如有神的,但現(xiàn)在,一律都被鋤鍬的木柄磨起了老繭了。他們在山坡下,被另一群所迎住。這里正燃起熊熊的野火,多少曾調(diào)朱弄粉的手兒,已經(jīng)將金黃的小米飯,翠綠的油菜,準備齊全。這時候,太陽已經(jīng)下山,卻將它的余輝幻成了滿天的彩霞,河水喧嘩得更響了,跌在石上的便噴出了雪白的泡沫,人們把沾著黃土的腳伸在水里,任它沖刷,或者掬起水來,洗一把臉。在背山面水這樣一個所在,靜穆的自然和彌滿著生命力的人,就織成了美妙的圖畫。
④在這里,藍天明月,禿頂?shù)纳?,單調(diào)的黃土,淺瀨的水,似乎都是最恰當不過的背景,無可更換。自然是偉大的,人類是偉大的,然而充滿了崇高精神的人類的活動,乃是偉大中之尤其偉大者!
⑤我們都曾見過西裝革履燙發(fā)旗袍高跟鞋的一對兒,在公園的角落,綠蔭下長椅上,悄悄兒說話,但是試想一想,如果在一個下雨天,你經(jīng)過一邊是黃褐色的濁水,一邊是怪石峭壁的崖岸,馬蹄很小心地探入泥漿里,有時還不免打了一下跌撞,四面是靜寂灰黃,沒有一般所謂的生動鮮艷,然而,你忽然抬頭看見高高的山壁上有幾個天然的石洞,三層樓的亭子間似的,一對人兒促膝而坐,只憑剪發(fā)式樣的不同,你方能辨認出一個是女的,他們被雨趕到了那里,大概聊天也聊夠了,現(xiàn)在是攤開著一本札記簿,頭湊在一處,一同在看,——試想一想,這樣一個場面到了你眼前時,總該和在什么公園里看見了長椅上有一對兒在偎倚低語,頗有點味兒不同罷?如果在公園時你一眼瞥見,首先第一會是“這里有一對戀人”,那么,此時此際,倒是先感到那樣一個沉悶的雨天,寂寞的荒山,原始的石洞,安上這么兩個人,是一個“奇跡”,使大自然頓時生色!他們是否戀人,落在問題之外。你所見的,是兩個生命力旺盛的人,是兩個清楚明白生活意義的人,在任何情形之下,他們不倦忽,也不會百無聊賴,更不至于從胡鬧中求刺激,他們能夠在任何情況之下,拿出他們那一套來,怡然自得。但是什么能使他們這樣呢?
⑥不過仍舊回到“風景”罷;在這里,人依然是“風景”的構(gòu)成者,沒有了人,還有什么可以稱道的?再者,如果不是內(nèi)生活極其充滿的人作為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懷念?
⑦再有一個例子:如果你同意,二三十棵桃樹可以稱為林,那么這里要說的,正是這樣一個桃林?;〞r已過,現(xiàn)在綠葉滿株,卻沒有一個桃子。半爿舊石磨,是最漂亮的圓桌面,幾尺斷碑,或是一截舊階石,那又是難得的幾案。現(xiàn)成的大小石塊作為凳子,——而這樣的石凳也還是以奢侈品的姿態(tài)出現(xiàn)。這些怪樣的家具之所以成為必要,是因為這里有一個茶社。桃林前面,有老百姓種的蕎麥,也有漢麻和玉米這一類高稈植物。蕎麥正當開花,遠望去就像一張粉紅色的地毯,漢麻和玉米就像是屏風,靠著地毯的邊緣。太陽光從樹葉的空隙落下來,在泥地上,石家具上,一抹一抹的金黃色。偶爾也聽得有草蟲在叫,帶住在林邊樹上的馬兒伸長了脖子就樹干搔癢,也許是樂了,便長嘶起來。“這就不壞!”你也許要這樣說??刹皇?,這里是有一般所謂“風景”的一些條件的!然而,未必盡然。在高原的強烈陽光下,人們喜歡把這一片樹蔭作為戶外的休息地點,因而添上了什么茶社,這是這個“風景區(qū)”成立的因緣,但如果把那二三十棵桃樹,半爿磨石,幾尺斷碣,還有蕎麥和漢麻玉米,這些其實到處可遇的東西,看成了此所謂風景區(qū)的主要條件,那或者是會貽笑大方的。中國之大,比這美得多的所謂風景區(qū),數(shù)也數(shù)不完,這個值得什么?所以應(yīng)當從另一方面去看。現(xiàn)在請你坐下,來一杯清茶,兩毛錢的棗子,也作一次桃園的茶客罷。如果你愿意先看女的,好,那邊就有三四個,大概其中有一位剛接到家里寄給她的一點錢,今天來請請同伴。那邊又有幾位,也圍著一個石桌子,但只把隨身帶來的書籍代替了棗子和茶了。更有兩位虎頭虎腦的青年,他們走過“天下最難走的路”,現(xiàn)在卻靜靜地坐著,溫雅得和閨女一般。男女混合的一群,有坐的,也有蹲的,爭論著一個哲學上的問題,時時嘩然大笑,就在他們近邊,長石條上躺著一位,一本書掩住了臉。這就夠了,不用再多看。總之,這里有特別的氛圍,但并不古怪。人們來這里,只為恢復工作后的疲勞,隨便喝點,要是袋里有錢;或不喝,隨便談?wù)勌欤辉谟虚e的只想找一點什么來消磨時間的人們看來,這里坐的不舒服,吃的喝的也太粗糙簡單,也沒有什么可以供賞玩,至多來一次,第二次保管厭倦。但是不知道消磨時間為何物的人們卻把這一片簡陋的綠蔭看得很可愛,因此,這桃林就很出名了。
⑧因此,這里的“風景”也就值得留戀,人類的高貴精神的輻射,填補了自然界的疲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內(nèi)容的。人創(chuàng)造了第二自然!
⑨最后一段回憶是五月的北國。清晨,窗紙微微透白,萬籟俱靜,嘹亮的喇叭聲,破空而來。我忽然想起了白天在一本貼照簿上所見的第一張,銀白色的背景前一個淡黑的側(cè)影,一個號兵舉起了喇叭在吹,嚴肅,堅決,勇敢,和高度的警覺,都表現(xiàn)在小號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邊。我贊美這攝影家的藝術(shù),我回味著,我從當前的喇叭聲中也聽出了嚴肅,堅決,勇敢,和高度的警覺來,于是我披衣出去,打算看一看。空氣非常清冽,朝霞籠住了左面的山,我看見山峰上的小號兵了。霞光射住他,只覺得他的額角異常發(fā)亮,然而,使我驚嘆叫出聲來的,是離他不遠有一位荷槍的戰(zhàn)士,面向著東方,嚴肅地站在那里,猶如雕像一般。晨風吹著喇叭的紅綢子,只這是動的,戰(zhàn)士槍尖的刺刀閃著寒光,在粉紅的霞色中,只這是剛性的。我看得呆了,我仿佛看見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為他們兩個。
⑩如果你也當它是“風景”,那便是真的風景,是偉大中之最偉大者!
(1)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第①段中作者通過沙漠的單調(diào)、平板、寂靜與駱駝隊的活動帶來的莊嚴嫵媚對比,突顯了人的作用。
B.第②段中寫到的“從山脊上長出兩支牛角來”,通過巧妙的錯位聯(lián)想,增強了畫面感,展現(xiàn)出了一幅淳樸的月夜農(nóng)歸圖。
C.作者在第③段寫到的“調(diào)朱弄粉的手兒”“金黃的小米飯”“翠綠的油菜”,紅黃綠等顏色展現(xiàn)在眼前,描繪出了景色多層次的美。
D.作者也善用比喻來描寫風景,如第⑦段中“粉紅色的地毯”即是開花的蕎麥,屏風則為高稈的漢麻和玉米,讓風景更增添了一層浪漫。
(2)文章的第④、⑥和⑧段篇幅較短,也并不是在描寫風景,是否可以刪掉?為什么?
(3)文中寫了六處風景,請將空出的兩處概括在橫線上。
沙漠駝鈴——【①】——延河夕照——【②】——桃林小憩——北國晨號
(4)文章題目為《風景談》,請結(jié)合作者描摹的六處風景的精神內(nèi)涵,談一談作者認為什么樣的“風景”才是“真的風景”。組卷:20引用:3難度:0.6
八、古詩文默寫
-
12.依據(jù)文段的表述,填入合適的古詩文原句。
(1)千百年來,城市曾如一顆顆明珠般閃爍在文人的筆端:在三吳都會,柳永感受到了“市列珠璣,①
(2)踏出坊市,山水和田園更是點亮了千古文人墨客的世界:“西當太白有鳥道,⑤
(3)詩歌的開頭與結(jié)尾往往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屈原在《離騷》開篇第一句話便自述“?組卷:4引用:2難度:0.9
九、作文(40分)
-
13.“矛盾”一詞在哲學上是指客觀事物和人類思維中普遍存在著的對立的兩方面之間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的關(guān)系;這說明在各種關(guān)系中,一切事物既有好的因素,又有壞的因素,而且矛盾是普遍的,也是自始至終的。在生活中,“矛盾”也常被用來形容人或事物互相抵觸和排斥。人們總是一邊處于矛盾中,一邊在前行:有的人疲倦了,迷茫了;有的人失敗了,沉淪了……而有的人則更加勇敢,更加堅定。
你怎么看這個問題?請以“談在矛盾中前行”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論點鮮明,論證合理,聯(lián)系實際,認識有深度。不少于700字。組卷:8引用:2難度:0.6